会务研讨

发挥民建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日期:2021-04-22 10:30   作者:民建    来源:民建绵阳市委    【字体: 】   阅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民建作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用,进一步推动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民建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是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四新”“三好”的内在要求,是新型政党制度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需要。深入分析民建的特色优势和成功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民建在参与国家治理中所具有的四大优势和参与国家治理的科学路径,并以之为遵循,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民建的重要历史贡献。

  一、充分发挥民建参与国家治理的优势

  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民主党派性质与地位的本质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民建在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形成了参与国家治理的四大优势。

  (一)强大的向心力

  社会心理学认为向心力是指群体成员以群体领导为中心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群体领导的向心力来源于群体领导的指挥权威和待下态度在目标任务上相结合,而形成的对立统一体。在多党合作的制度实践中,向心力是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这种认同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来源于其在执政实践和自身建设方面的榜样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民建75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民建建设、发展、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从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到“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再到“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会的政治纲领在遵从历史逻辑中不断前进,最终形成了“政治纲领的与时俱进,引领民建的前进方向”的发展规律,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题中之义。通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会的纲领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民建始终引导广大会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刻理解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现实需要性,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形成了坚定且稳固的组织向心力。

  (二)深厚的组织力

  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大的组织能使政党的力量倍增。政党组织力,是政党组织高效协作以提升其领导力或执政力的一种力量。政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政党成员、以及与之有联系的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持之以恒提升组织力的历史。近年来,民建大力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通过一整套严密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动员方式,凸显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功能,通过一个个优秀的基层组织将广大会员有力组织、紧密团结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正是有了强大的组织力,民建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方式,领导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自觉自主自为地将履职实践融入到民建工作全局、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在实现有序政治参与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民建积极号召、组织广大会员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湖北省内共有90名会员不顾安危、坚定逆行,参与一线救护工作;共有1166名会员坚守生产建设一线,有效保障了各救治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全省防疫安全。30个省级组织为抗击疫情共捐款8亿余元,捐献物资价值10亿余元;民建累计向全国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96期,向中央统战部报送信息60期和专项建议10份……强大的组织力使得民建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办大事、众志成城克疫情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大政治优势,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三)过硬的履职力

  有作为才有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希望各民主党派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否具有过硬的履职力决定了民主党派能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其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民主党派的履职力主要体现为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的能力,这也是民建近年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的重点。充分理解新时代的使命、要求和任务,发挥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和坚持深入调研的优良传统,民建坚持“无调研、不建言”,各级领导作表率,亲自带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牵头重点调研课题的工作机制等重要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履职力还形成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各级两会的提案和建议,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策,在多党合作的广阔舞台上不断彰显作为。

  (四)持续的影响力

  能力过硬才能影响力强大。影响力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效能,主要体现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际效果。其中,密切联系经济界,是民建与生俱来的“底色”,是民建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一是形成优势领域。民建积极关注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形成了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创新驱动、人口能源环境、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资本市场与金融改革、城镇化与住房保障、扶贫攻坚与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等8个参政议政优势领域,以此为基础,在相关政策领域具有一定的决策影响力。二是讲好多党合作的民建故事。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贴近时代、贴近会员、贴近实际,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内宣与外宣同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振,不断提高民建的社会影响力,彰显多党合作优势。

  二、积极探索民建参与国家治理的科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主党派要把履职思路和重点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上来,自觉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自身界别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为中共中央决策提出参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民建要积极探索,努力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参与国家治理的科学路径。

  (一)以凝聚共识为根本

  把凝聚共识作为民主党派的使命担当,不仅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经验,也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民建要将凝聚共识融入学习教育、协商议政、团结联谊等各项工作中,引导会员在履职实践中感受新成就、领悟新思想,形成全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把强化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坚持各级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专题学习等制度,引领会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重大举措、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丰富履职形式和履职格局,帮助会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深化认识,促进不同观点交流交融、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在履职实践中凝聚共识,使广大会员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深化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和宣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努力推动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民建参与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二)以人才建设为支撑

  “政无大小,以得人为重”。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这些优势在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民建体现得更为明显。要从谋划、识别、培养、使用、管理等五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建设机制,多措并举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民建人才队伍。一是谋人才,完善领导机制。从战略发展的视角科学谋划,把民建人才建设融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这一大局中,用系统性、预见性的思考来谋划民建人才的培养。二是识人才,完善发现机制。根据政治坚定、代表性强、品行良好、热爱多党合作事业的标准,加强人才甄别、吸纳和储备,优化人才库建设。三是育人才,完善培养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党和国家的需要、民建组织建设的需要以及会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明确培养的方向,夯实培养的基础,丰富培养的内容,完善培养的机制。四是用人才,完善任用机制。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实践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各有关部门要通过任职、挂职锻炼或多岗位交流,优化政治安排,突出实职安排,拓展社会安排,有计划地选拔和选派优秀会员。五是管人才,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进出通畅、优胜劣汰的干部人事制度环境。

  (三)以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积极参与到国之大者之中,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主要切入点。郝明金主席对民建组织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全面履职”的总要求。面对两个大局,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经济治理仍是国家治理主战场。与经济界的密切联系,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历史特点和界别特色。2021年开始,以“十四五”时期为开端,我国将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民建深入参与国家经济治理,要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正确处理发展环境“变”与“不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就有效扩大内需、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等议题发挥各级组织、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和专业智库,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以参与社会治理为依托

  民建的政党属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优势,决定了其参与社会治理有必然性和现实性。民建要在社会治理中承担起社会共识的凝聚者、社会整合的参与者、社会矛盾的调和者、社会服务的供给者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者的角色。民建参与社会治理,要坚持协商民主主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构建协同机制营造社会生态。民建要与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协同发挥作用,各展所长,健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制度,主动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均衡利益的协同机制,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生态。二是通过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持续聚焦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在多党合作制度化的渠道中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开展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难题。要发挥党派优势,运用独有的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组织或会员个人途径,把各方资源汇集到一起,针对社会矛盾集中解决问题,助力实现社会“善治”。

  (五)以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了遵循。民建要利用与民营经济人士紧密联系的优势,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和弱项,增强政策执行力。针对公平竞争环境构建难、市场限制破除难,准入障碍多、“三门”困境等问题,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涉企政策措施落地、培育强优民营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二是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身优势,着力在加强民营经济政策法规宣传、政治引导和价值观引领、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正向激励关心关爱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三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工作信息化水平。协助政企沟通协商,搭建服务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的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服务模式,畅通民营经济人士利益表达网络渠道,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协同高效上下功夫见实效。

  三、进一步推动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乃至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它突破了西方政治制度中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限制,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各民主党派积极作用的核心是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新时代应从大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加强资源配置力度等方面,推进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积极贡献力量。

  (一)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参与国家治理的组织保障

  民建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瞄准新标准、对照新要求,民建要勇于直面、深刻剖析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在对不断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把握、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为民建参与国家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当前,会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进一步以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民建的组织能力,提高会员发展质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和界别特色,构建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集智聚力机制;沉下身心、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紧扣作风建设的目标任务,以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端正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严格纪律要求,树立务实进取、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自身建设与履行职能全过程,建立健全以理论学习、民主决策、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内部监督等为主体的制度体系,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履职制度体系。

  (二)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增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保障

  “经国序民 正其制度”。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制度执行越有力、越坚决,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越全面、越彻底。

  注重制度执行。民主党派履行职能促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发挥民主党派作用,主要是把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优势。2015年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后,中共中央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对相关政策实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包括民建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畅通民主党派知情明政的渠道,扩大参与国家治理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将诸如知情明政机制的例行化、常态化,协商成果的及时反馈,政党协商中文稿送达时效等各项制度安排进一步落实好。

  统筹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发挥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治理效能上相得益彰。目前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是比较完备的,有上述各类文件予以指导。但在分层对接方面,特别是在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方面还缺乏相关指导意见,需进一步建立;《决定》也提出,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通过与新型政党制度、各职能领域重要制度衔接,结合具体制度的配套政策,使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精准落地。

  (三)加强资源配置力度,增强参与国家治理的资源保障

  加大对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配置状况关系到政治体系的运行效率与兴衰。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条件来实现,尤其是政治资源条件。1995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2015年,《条例》明确规定统战部“负责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安排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排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等领导职务的工作,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加大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为民主党派培养干部和参与国家治理创造条件;适时扩大特约人员聘用数量,让党派成员中的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得以历练。在严格执行安排比例和数量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党派将各级代表人士推荐到人大和政协发挥作用。

  加强对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支持力度。目前,以民建地方组织为例,大多只有1-2位专职领导,1-2位专职干部,要完成上级民建组织、地方政协和地方中共统战部门等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还要联系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做好上传下达和下情上达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人财物问题也成为制约民建地方组织发展的重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政策要求,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解决机构、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的问题,增加地方组织工作力量,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腰腹力量”,为其积极参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人力保障。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民建,具有向心力、组织力、履职力和影响力这四大优势,要通过凝聚共识、人才建设、完善国家经济治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路径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努力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课题负责人: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马红,执笔人:黄锟  朱继东  熊茜。本成果获2020年度民建中央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度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